拓展工作平台 提升工作水平 ——杏林学院“忘年交工作坊”活动记事
杏林学院青年教工居多,占全院76%,分布在管理、辅导员、专业教师岗位,部门、科室负责人大多是青年才俊。2016年10月,为进一步帮助青年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工作需要,依托学校关工委工作资源,依靠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间优势、亲情优势”,杏林学院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建立了首个“忘年交工作坊”,帮助青年党政管理人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较快适应岗位需求。
2016年10月18日,南通大学关工委副秘书长沈宝衡与杏林学院团委书记卫永霞老师成为“忘年交工作坊”的首对忘年交。沈老师以“怎样做好一名党政干部”为主题开启首场“工作坊”,沈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高教党政工作经历,热情洋溢地与青年教工分享了“职业理想、工作方法、提升素质、责任担当”,从实际出发,回答了“怎样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关注学生成长,积极传播学院正能量”等问题。
2016年10月19日,杏林学院又聘请了校关工委潘根龙、顾勇、黄杰、朱石生、王玲、陈琳、黄玉珍、何平心等8位老同志与学工办主任赵鹏等8位年轻同志结对“忘年交”。另外,杏林学院各学部均有一名校、院关工委的老同志定点联系。
2017年3月22日,杏林学院举行“忘年交工作坊”交流汇报会暨院关工委工作会议,会议上,卫永霞、王宁、邵唯慧三位结对的青年教师分别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果,随后又聘请了潘根龙、朱石生两位老前辈与教工支部书记结对。沈宝衡同志在会上指出,杏林学院党委重视发挥老同志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工意识强,创新有举措,工作成效好。他谈到老同志在结对帮扶中要全身心投入,对年轻同志指导工作中要尽心、耐心和放心,而年轻同志要虚心、诚心和有恒心,这样才能发挥好“忘年交工作坊”的互动成效。
杏林学院“忘年交工作坊”自开办以来,除了专题讲座,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还通过面对面、电话、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结对教工交流党建、团建、学生管理、个人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内容,为青年教工答疑解惑,并参与指导杏林学院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比赛、南通大学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合唱比赛,等等。
杏林学院历来重视关工委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优化常规工作,形成育人合力。(1)关工委积极配合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14位退休老同志担任督查员,通过随机听课、考场巡视、定期研讨以及推选年度优秀教师等途径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在关工委的积极参与下,学院聘任了7位原校院退休干部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完善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发展、管理、考核等过程,特邀党建组织员具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承担了党建材料的审核以及发展对象谈话工作,老同志们不辞辛苦,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和对党组织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3)立足“谈心屋”,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杏林学院在校生一万多人,分布在四个校区,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扬奉献精神,所有老师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自己的学生,给予有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关注,分门别类建立档案,指导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工作,确保学生不掉队。
杏林学院“忘年交工作坊”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探索学院青年才俊培养工作的举措之一。一方面老同志的指点是对年轻同志最好的爱护,有助于年轻教工积累经验,迅速成长,另一方面依托“忘年交工作坊”可以进一步深化关工委工作,探索工作新方法新模式。今后,杏林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关工委工作在青年教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打造“立德树人”的工作品牌,不断开创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
(杏林学院关工委 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