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互动 爱在心间 ——护理学院关工委“亲情屋”工作
护理学院关工委在校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以“爱的教育”为主线、感恩教育为重点、青年教师和学生为关心培养对象、让青年人“懂爱、会爱、能爱”为工作目标,搭平台、拓渠道,营造环境,引导大家懂得爱、学会爱,并以自身专业技能奉献爱。近几年,结合我院特点,积极探索并成功开展了“亲情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亲情屋”是护理学院学生宿舍的“别称”,我们组织退休老教师、老同志深入学院学生宿舍,与宿室“结对”,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生活及有关活动,给学生以祖辈之爱,师生之爱。学生把年长的老师和老领导视作自己的长辈亲人,同时也以自己的爱心帮助老人、温暖老人,师生间亲如家人,情深谊长,“亲情屋”由此得名。
一、老少互动,培育亲情
“亲情屋”活动的创建,还有一段我院学生与关工委老师于校区“谈心屋”的结缘故事。学生与“谈心屋”的老教师们谈自己的思想困惑和学习困难,向老教师们请教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应对,特别是跟家住学院附近的吕少敏老师的接触,学生收益更甚。吕老师年纪大了,“谈心屋”也就渐渐由学校移到了吕老师的家里。在一次次的亲密交往中,同学们得到了吕老师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悉心指导。此后,就轮流到她家中向她请教,同时陪她聊家常,帮助她做家务。不少同学毕业后还对“吕奶奶”念念不忘,时常打电话慰问。就这样,好多老同志当中,有的成为学院分党校的教师,有的成为学生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兴趣小组的积极参与者,有的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老师,有的为学生帮扶解困,学生受益匪浅。在关工委老同志的关心、启发下,2010年7月,学院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老人生活情况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以宿舍为单位与社区独居老人帮扶结对。从2011年开始,通过学生主动邀请23位“谈心屋”老教师、老领导“进驻”16个宿舍,“亲情屋”活动在全院展开。
“亲情屋”活动开展后,动人事迹不断涌现。老教师们像对待自己的孙女孙子一样,对同学们倾注爱心。2011级贫困生谢金秋同学在假期返校途中不慎遗失了行李。吕少敏老师得知消息后联系了多位老师,一同从自己家里为她凑齐衣物,解决了金秋同学的燃眉之急。在“结对“老师中,大多是医学专业的学者教授,老教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为同学们解答学习疑问,梳理知识难点……在这些“奶奶”、“爷爷”们的关爱下,同学们感动之余也拿出了爱的实际行动,经常主动联系老人,经常表示问候。同学们多次上门看望爷爷奶奶们,院里、年级里、班里有相关活动,都热情邀请亲情屋的老师一同参加。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感想与进步也主动和爷爷奶奶们分享。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些“爷爷”和“奶奶”就是宿舍小家庭里特殊的“家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党团共建争当先锋
“亲情屋”建设为学院党团主题教育开辟了新途径。“亲情屋”的老教师们与宿舍团小组亲密互动,以老党员的身份引导同学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讲述党的辉煌、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同学们端正入党动机,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三年来,我院相继邀请“亲情屋”老师给学生作了近十场专题讲座,张慎延老师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郑晓天老师讲“学会自我形象设计”、“我是谁,我该怎么活着”,徐景熙老师讲“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特征”,周扬老师讲“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刘景新老师讲“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入党”,李洪荣老师讲“抛弃功利性,坚持先进性——谈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等等,这些讲座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反响。目前,我院分党校已聘请金城、周扬、李洪荣、刘景新和蒋辉明五位老师作为我院分党校特邀指导教师,为我院学生常规授课。截至2015年6月,“亲情屋”结对宿舍已有24名同学光荣入党,还有32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
2012年4月,学院举行“一心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暨“亲情屋”师生交流会,共同畅谈对党的情怀。校关工委刘景新、金城、周扬、蒋辉明四位老党员和全院学生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参加了活动。四位老教师深入到结对宿舍与学生党员和同学们展开了亲切交流。他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同学们也把自己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与问题跟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得到了老教师们正确的指导,深受教益和鼓舞。
为了庆祝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根据校团委安排的“喜迎十八大青春随党行”主题活动,学院团委于2012年11月举办了“你眼里的青春我心中的红色”主题团日观摩活动,活动邀请了学院亲情屋的八位结对老教师共同参加。整个活动效果很好,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被老教师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动。增强了对党的感情。此次主题团日观摩活动获得校主题团日活动二等奖,学院团委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三、感恩互助大爱永存
校内“亲情屋”的活动成效显著,便延伸推动了校外“亲情屋”的建设,同学们以亲情、爱心、温暖到校外“亲情屋”。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走访了南通市崇川区民政局及崇川区虹桥街道、学田街道、任港街道、城东街道等十条街道,深入到近百余户空巢老人家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爱心陪聊、血压测量、健康指导、娱乐互动等服务,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为了以实际行动诠释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体现大学生的对老人们的关心,同学们还来到南通市退休职工公寓和爱晚亭老年护理院,为老人们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宣讲等服务。在爱晚亭老年护理院,同学们有的擦窗户,有的为老人量血压,有的为老人做健康指导,有的向老人赠送“中国结”……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也感到非常快乐,活动室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有绘画特长的邹爷爷还向同学赠送了一幅画,以作留念。爱晚亭护理院负责人也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青年大学生能够经常来看望老人,为老人们提供服务。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同学们完成了《南通市崇川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调研报告》,大家自身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整个活动受到崇川区各社区上下的一致好评,《江海晚报》、南通网、江苏省学生联合会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等媒体作了报道。
2011年以来,校外“亲情屋”建设继续进行着,并随着社会实践团队的不断壮大,走向了南通周边更多的城市。同学们通过对老人们的探访与交流,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现状;为老人们带去了热情和微笑,也收获了对社会广泛的认知。在校内“亲情屋”老师的引导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由学姐带着学妹,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照顾着所接触到的每一位老人,让爱不断延续……。
回顾过去,自学院“亲情屋”创建以来,校“谈心屋”老教师们以家庭成员的身份走进学生宿舍,使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有效。宿舍团队成员与老教师亲密接触、交流思想,和乐融融,收获了被爱、被理解、被尊重的快乐,也学会了爱人、助人,对“感恩”有了自己的诠释,宿舍成员更加亲密和睦,凝聚力不断加强。学校如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学生一届届毕业离校,宿舍成员每每更新,但每一个经历“亲情屋”的老老少少将结下永远的情谊,毕业无法让这份感情解体,离校不会让这般情谊消逝,每个人在情感交流中收获了亲情,分享着幸福,它将伴随着关工委老师和自己一起走过的大学生活之路,成为每个人心底永远珍藏的财富!
(护理学院关工委)